6月18日,“CNBC印尼2025经济展望”活动上,印尼经济协调部副手费里·伊拉万明确指出:“此前颁布的《2025年第28号政府条例》(PP 28/2025)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为企业获取商业许可证提供明确的时间保障。”
此项改革旨在通过系统性措施,显著降低企业在印尼设立和运营的制度性成本,特别是对计划在印尼设厂的中资企业而言,项目落地的流程将更简化,时间成本将降低,标志着印尼在打造高效、透明、低门槛投资环境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政策解读:四大核心
一、设定明确审批时限,引入自动流转机制
- 核心承诺:新规严格规定,政府部门对基础要求、主要商业许可证(PB)及配套商业许可证(PB UMKU)的审批,必须在承诺的服务等级协议(SLA)时限内完成。
- 效率保障:最关键的是,一旦某个审批环节超时未处理,申请将自动流转至下一阶段。这有效避免了审批流程因部门延误而“卡壳”,是提升效率的关键突破。
二、精简商业许可证(PB)申请材料
- 消除重复提交:新条例取消了将身份证(KTP)和纳税人登记号(NPWP)作为签发PB前提的要求。原因在于,这些信息在企业法律主体设立阶段(如外资公司PT PMA注册) 已完成登记,后续无需重复提供。
- 解绑非必要前置条件:同时,不再强制要求企业必须先获得配套商业许可证(PB UMKU)才能申请主要商业许可证(PB)。新规明确,PB UMKU 应是在企业获得PB并进入实际运营阶段后才需办理的许可。
三、重构并大幅精简配套商业许可证(PB UMKU)
- 明确适用阶段:承接上一点解绑要求,新条例清晰界定 PB UMKU 仅适用于企业开始实际运营或商业活动之后。
- 科学归类与数量锐减:基于此定位,政府将 PB UMKU 精简重构为四大清晰类别:
- ①产品流通许可
- ②运营可行性许可
- ③产品或服务标准化许可
- ⑤商业活动顺畅性许可
- 显著减负:不属于以上四类的运营性许可,一律不再纳入 PB UMKU 范畴。这一根本性调整使 PB UMKU 数量从原先超过1000项骤减至约350项,极大减轻了企业在运营阶段的合规负担。
四、推行集成化监管,减少重复检查
- 目标统一:为配合上述流程简化并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新规引入了“集成化检查与报告”机制。
- 平台支撑:该机制依托于在线单一提交系统(OSS RBA)的子监管系统实施。
- 企业获益:通过促进跨政府部门协调,有效避免了不同部门对同一企业进行重复检查,让监管更高效、企业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