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原计划参加6月17日闭幕的加拿大G7峰会,但最终选择他选择接受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邀请,于18日启程飞往圣彼得堡。印尼“弃G7选俄罗斯”的外交举动,瞬间吸引了全球目光,被视为印尼外交政策转向多元化、拥抱多极世界的重要信号。
盛赞中俄,暗批西方?普拉博沃演讲引爆舆论
在备受瞩目的2025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SPIEF)上,普拉博沃总统发表了主题演讲,其掷地有声的话语迅速通过社交媒体Instagram传播开来,获得了数万印尼网民的点赞与热烈评论。
演讲中,普拉博沃明确表示:“从不搞双重标准,俄罗斯和中国是这样的国家。他们始终在为正义而战,为全世界所有民族的正义而战!”
这番对中俄的高度赞扬,被普遍认为暗含对西方长期“双标”外交政策的批评。印尼网民反应热烈,兴奋评论道:“印尼等了半个世纪才重新看到一个立场坚定的总统!”
有分析人士指出,普拉博沃虽正面认可中俄,但其措辞“明显话里有话”,矛头直指某些奉行双重标准的国家。
在6月20日的第28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拉博沃发表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俄罗斯和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并称其言论“发自内心”。他进一步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全球南方”的许多国家都会同意他的看法。
这番发言巧妙地将中俄置于“全球南方代言人”的位置,同时再次含蓄地批评了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普京的“友谊攻势”与实质性合作
普拉博沃此行绝非象征性的礼节访问。俄罗斯方面给予了极高规格的接待,并高度评价此访的战略意义,视其为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契机。
6月19日,普京在圣彼得堡与普拉博沃举行了双边会谈。普京热情地称呼普拉博沃为“我的老朋友”,并展开了一场精心准备的“友谊攻势”:他向普拉博沃赠送了其本人著作《军事领导力》的俄语翻译版、一把精致的军官佩剑以及象征两国友谊的俄罗斯硬币。作为回礼,普拉博沃则赠送了一尊代表印尼国家精神的迦楼罗(Garuda)雕像和一把巴厘岛特色的克里斯(keris)短剑。
会谈的成果远超象征意义。两国当天签署了多项涵盖信息及通信技术、交通运输和高等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备忘录。
更引人注目的是,印尼国家投资机构Danantara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达成协议,联手创立总值高达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5亿元)的投资平台。
普京强调,印尼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重要的伙伴国,也是俄在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在航天、能源、防务和农业方面的合作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
印尼的战略转向:拥抱金砖,寻求多元
普拉博沃的俄罗斯之行,是印尼近年来精心构建独立自主、多元平衡外交战略的最新体现。这一战略转向在2025年1月6日印尼正式加入金砖国家机制时达到一个高潮。
当时,印尼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此举“表明了印尼在全球事务中日益增长的积极作用,以及致力于加强多边合作、建立更加包容和公平的全球秩序的承诺。”
加入金砖对印尼具有重大战略和经济意义。据印尼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经济总监分析,金砖体系能有效帮助印尼“拓展出口渠道,避免对西方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
同时,在安全领域,面对复杂国际局势,印尼也期望借助金砖平台在维护全球平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没有美国也能过”?印尼减少对西方依赖的信号
印尼寻求战略自主、减少对传统西方依赖的信号愈发清晰。就在上周,印尼经济统筹部长发出一个引人瞩目的声明:印尼将不再派遣谈判小组前往华盛顿,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与经费”。该部长直言,全球经济结构正在重组,印尼将面临一个“没有美国也能过得去”的日子。
这一言论,结合普拉博沃此次的俄罗斯之行以及加入金砖的举动,清晰地勾勒出印尼外交政策的轮廓:坚定奉行“不结盟”政策,积极拓展与非西方伙伴的实质性合作。
正如普拉博沃在回应为何选择参加SPIEF而非G7峰会时所言:“并非因为我不尊重七国集团,而是我要展现自己信守承诺(此前已承诺出席SPIEF)… 印尼一贯奉行不结盟政策。我们尊重所有国家。我们的外交哲学非常淳朴:一千个朋友太少,一个敌人已太多。”
新兴力量的榜样:印尼在多极化浪潮中的示范
普拉博沃政府的外交选择,为所有不愿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的国家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当G7试图拉拢印尼制衡中国时,印尼展现出了高超的平衡技术:
一方面,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其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前8个月双边贸易额达927.9亿美元),是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共建的雅万高铁更是“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另一方面,印尼积极深化与俄罗斯等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并通过金砖平台拓展全球南方合作网络。
印尼“弃G7选俄罗斯”,不仅是对自身国家利益的坚定维护,也是全球多极化趋势加速演进的一个缩影。
它向世界宣告:作为拥有2.8亿人口的东南亚最大经济体,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