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智纲智库大会:万信达引领中印尼合作新未来

第十二届智纲智库大会:万信达引领中印尼合作新未来

2025年3月29日至30日,第十二届智纲智库大会“大圣归来”在深圳银湖会议中心圆满举行。本次大会深入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围绕“新文旅、新消费、新质生产力、企业出海”四大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作为“中印尼两国双园”国家战略的典型企业代表,万信达集团董事长陈日铃受邀出席,并在“企业出海”板块发表了题为《未来二十年——印度尼西亚》的主旨演讲,深情回顾企业发展历程,系统解析全球化中的投资机遇,引发与会企业家高度关注。

大咖云集:民营经济新使命

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在开幕演讲中掷地有声:“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民营经济从‘必要力量’逐渐成长为‘必然力量’,其战略地位已发生根本性跃迁。”他指出,新一代80后、90后企业家正以数字技术、产业协同等创新思维重塑全球商业生态,“民营经济的‘大圣’不再偏居一隅,而是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这一论断在现场企业家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紧随其后,从企业家精神维度提出洞见:“真正的全球化征程需要自由豁达的心境。面对市场巨变,不焦虑不抱怨;遭遇困境时,敢于突破常规;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战略定力,不被短期利益迷惑。”他呼吁企业家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既要敏锐捕捉趋势,更要以价值观锚定航向,成就事业与人生的双重丰盈”。

万信达的选择:在历史浪潮中锚定印尼坐标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既感受到全球化进程的璀璨夺目,更体会到携手共进的时代召唤。”万信达董事长陈日铃在出海板块的主题演讲中以凝练的语言,回顾了万信达集团从国内市场深耕到国际舞台崛起的历程。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淬炼,让这家始于1998年的企业练就了闯荡全球的硬核实力——从广州到缅甸,从越南到印尼,每一次战略抉择都烙印着中国民营经济的韧性基因。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万信达在印尼建厂,不仅是为了企业的增长,更是在响应国家战略,架设中印尼经贸合作的桥梁。

谈及选择印尼的战略考量,陈日铃董事长用一组数据阐述了印尼市场的巨大潜力:2.7亿人口带来的消费升级,年均15%的消费增长创造了万亿级市场;全球22%的镍矿储量与0.5元/度的工业电价重塑了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同时,中印尼“双园”战略和RCEP政策红利共同推动了印尼成为基础设施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

中国方案的东南亚答卷

在演讲中,陈日铃董事长还以万信达集团打造的中印尼两国双园·巴塘(KITB)万信达产业园为例,展示了中国民营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必然力量”。这座占地1000公顷的产业新城作为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核心载体,正通过三项突破性措施,重塑企业出海新范式:

政策支持:园区享有保税区与经济特区“双牌照”,包括5~20年税收减免、设备进口零关税等多项优惠政策,吸引了多家中国企业,形成新能源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成本优势:中爪哇省的人力成本仅为越南的三分之一(月薪1100元),配合自建50兆瓦光伏电站实现0.35元/度的工业电价,制造业综合成本较国内降低了40%;

建设速度: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钢结构厂房的交付周期仅为三个月,比国内标准工期缩短了40%。

万信达的未来愿景

展望未来,万信达将继续深入实施“南南合作产业枢纽”战略,计划到2026年前完成巴塘工业园1000公顷的开发,吸引200家企业入驻,提供百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将“园区+社区”模式复制到其他国家,通过“光伏+矿产”的绿色开发,破解“资源诅咒。”

正如陈日铃董事长所言:“我们带去的不仅是工厂,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明范式。这是中国企业的时代使命,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